专业名称:劳动与社会保障
专业代码:110403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掌握从事劳动与就业管理、社会保障管理以及社会保障基金运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理论与实践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各级政府的财政、劳动与社会保障、民政等部门,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保险公司、大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等。
本专业的学生应掌握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较系统掌握和劳动与社会保障管理相关的基本理论和业务技能;熟悉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与方针政策;较全面了解劳动与社会保障管理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外语阅读能力和相当的外语听、说、写、译能力,能利用外语获取专业信息;能熟练使用计算机从事业务工作。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福利经济学、会计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统计学、外语、高等数学、社会保障学、保险学、人身保险学、人口学、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社会学、投资学、公共事业管理、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精算学原理、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与运行、社会保障精算等。本专业的学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并达到授予学位要求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管理学与经济学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在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以进入国家各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人事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保险公司等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制定与组织管理工作,也可以进入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者进入法院、劳动仲裁机关等部门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实务工作。就业前景十分广阔。毕业生可以参加社会保障学、劳动经济学、社会学、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法律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国内外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及实践的历史和现状,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掌握现代管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
3.了解中外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进展;
4.熟悉党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课程设施
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社会保障方面的专业课程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人口学、社会学、财政学、社会保障学、劳动经济学、基础会计、
公共政策、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险学、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福利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等。
相近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行政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 政治学与行政学 公共关系学 公共政策学 城市管理 公共管理 社会工作 房地产经营管理 项目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物业管理 航运管理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以进入国家各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人事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保险公司等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制定与组织管理工作,也可以进入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者进入法院、劳动仲裁机关等部门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实务工作。就业前景十分广阔。毕业生可以参加社会保障学、劳动经济学、社会学、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法律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就业前景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是我国全面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急需人才,具有长久稳定的就业潜力。
毕业生可以进入国家各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人事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保险公司等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制定与组织管理工作,也可以进入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者进入法院、劳动仲裁机关等部门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实务工作。就业前景十分广阔。毕业生可以参加社会保障学、劳动经济学、社会学、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法律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